从事婚姻咨询也很多年了,关于婚姻经营以及修复方面的问题,有太多可以和大家探讨的了。
今天想和大家谈一谈破坏婚姻关系的大杀手——付出感。
付出感在亲密关系和中国传统家庭中经常见到,付出分为两种:
一种是健康正面的付出,对于亲密关系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一种是过度消极的付出,容易让付出者抱屈,让被付出者苦闷,是亲密关系的“隐形杀手”。
在爱人面前,有些人会选择用讨好甚至过度付出的方式去维持一段关系。结果往往是感动了自己,失去了对方的心。
每当有来访者问我有关付出的问题时,我会回问一句:“你的这些付出,是ta想要的吗?”
如果不是,这些付出就可能会破坏你们的关系,给感情带来隐患。
当一个人过度付出牺牲的时候,作为被施恩对象的一方心中就会产生一种愧疚感。而愧疚感往往是人们最不想背负的东西。
一开始这种愧疚感还少,或许还会产生感恩心理,觉得对方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应该好好珍惜来给予回报,从而会更爱对方。
但如果长期过度付出,关系失衡,时间一久,为了逃避这种愧疚感,被付出方可能会觉得理所当然,甚至认为一切都是应该的,自然很难考虑到付出方的感受。
王先生和妻子结婚10年,当时两个人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王先生是项目经理,不管是能力还是收入都处于上升水平。
为了给妻子安逸舒适的生活,他选择独自承担家庭责任,让妻子在家休息和照顾孩子。
刚开始小两口日子还是过得挺甜蜜的,即便王先生在忙工作的同时,也依旧会把妻子照顾得相当周到。
早上出门前会给她做好早餐,晚上回来还给她准备各种好吃的,还有礼物小惊喜。还会包揽家务,比如拖地、洗衣服等。
包括外出旅行,家庭聚会,几乎都是他一手操办。
每次吵架不管是谁的问题,他都会习惯性地去把妻子哄好,就算对方发脾气他也是选择忍让妥协,息事宁人。
身边朋友提醒过他,小心把妻子惯坏了,他听听就过了也没太在意。
慢慢地妻子已经习惯这种被宠溺的生活,每天除了吃就是玩,要么就是躺在家里刷手机。
后来他们有了孩子,妻子依旧如此,每天闷闷不乐也不想动。
有时王先生为了出去忙自己的事还会把孩子放在亲戚家,或者让他带去单位。王先生只好两边兼顾,白天拼命工作,晚上回来打理家事,有时还要忍受妻子的嫌弃和挑剔。
久而久之,他的心里压抑了很多愤怒不满,夫妻关系也急速下滑。看到别人的妻子能干体贴,自己的婚姻一地鸡毛,他陷入了焦虑迷茫。
特别是疫情那段时间,王先生的事业遭受打击面临失业,他希望妻子能给予理解关心,主动替他分担一些。
可是妻子无动于衷,还责怪他不会赚钱没能力,对自己的关注重视越来越少。
多次争吵后两人开始冷战,几乎没有交流互动。
直到最近他发现妻子的反常,机不离手,还会躲着接电话,也不愿意跟他亲密,还提出要分房睡,对他态度特别冷淡。
不管他怎么做,妻子都没有太大反应。
看着这个日益破碎的家庭,还有疲惫不堪的身心,王先生想过离婚,但是又不甘心,更不想小孩在缺乏温暖和关爱的环境下成长,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我们。
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小心翼翼维系的婚姻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过度付出会给身边人带来压力和愧疚感。
第二、过度付出容易迷失自我,导致期望过高而产生不确定的落差。
第三、过度付出会让人产生施恩心理,从而变相索取。
看上去王先生对妻子百般呵护无微不至,几乎充当了一个父亲的角色,但这种“付出”更多是建立在自己的需求上。
我在跟他长达两小时的沟通中,发现他并不是很了解妻子,也不知道妻子真正需要什么,那些行为举止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信息。
而他最希望的就是看到妻子因为自己做的事而开心,他很在意妻子的看法和回应。
如果自己的付出没有被看见和认可,他就很失落,没有动力,还会陷入一种无力的情绪中。
我带着他一起去探索找出导致婚姻危机的核心问题:
1、情绪易受对方影响,经常预设给自己增加压力
仔细了解下来,王先生是一个心思比较细腻敏感的人,也很注重细节。在平时两人相处的过程中,他会特别留意妻子的举止变化,甚至有点讨好的意味,处处考虑周全。
妻子随意一句话,他都会思索很久,生怕自己没做好。
如果妻子表现出来开心,他也很快乐。如果妻子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他就特别着急,想尽办法帮忙解决问题,恨不得全揽到自己身上来。
有时候妻子在那里看手机不想说话,他就觉得对方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不愿意告诉自己,无形中给到双方的关系很多微妙的压力。
虽然他已经尽量避免矛盾冲突,但还是会因为妻子的忽冷忽热而患得患失,积累一些心理压力。
2、通过不断付出获得伴侣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起初王先生对妻子爱护有加,体贴包容确实给对方带来了一些美好幸福的体验感,妻子也会跟他表示感谢和积极反馈。
但他付出的背后同时也对妻子有很多期待,比如希望能够得到及时回应,希望对方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法来,只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对妻子好,还会借着“为你好”的名义去干涉对方的想法和帮她做决定。
结果往往是费力不讨好,以至于随着后期付出越多,妻子抵触就越明显,心理落差越大,双方积压的情绪怨气也越深。
这种“自我感动”式的付出,是因为内心深处不够自信,总觉得自己要做到无私给予,才配得到爱。
3、缺乏边界和失去自我
在亲密关系里付出越多,越是表现得在乎小心翼翼讨好,越容易弄得一团糟,甚至失去自我吸引力。
当我们对伴侣没有边界和底线去爱时,对方会从开始的珍惜渐渐变得麻木无感厌烦。
为了给妻子提供舒适安逸的生活,王先生独自承担所有的家庭责任压力,同时也剥夺了妻子选择工作和成长的权利。
每次两人发生矛盾时,他都是第一时间想办法把妻子哄好,或者用解释、道歉、认错等方式暂时缓和关系。
因为害怕冲突导致不好的结果,他宁可自我揽责和委屈求全来维系这段失衡的感情。即便是遇到不喜欢不想做的事情也不知道怎么拒绝,最后硬着头皮死撑,自己也越来越累难以负荷。
4、不善于有效沟通和表达自己的需求
这是王先生在婚姻中经常遇到的困惑和无奈的点,虽然他为这个家付出很多,但每次面对妻子的误解和漠不关心,他都会被情绪卡住,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或许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从小父母对他特别严厉,做什么都要干涉,他很少有机会提要求,他的想法感受也没人在意,除非做到一些令他们满意的事时,才能得到一点点认可。
所以他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生怕说错话做错事,特别是在和妻子沟通时,要么一味迁就顺从,要么说教讲道理,但丝毫不起作用,最后只能回避冷处理了。
于是,他们家的氛围慢慢变得沉重而压抑,他内心也痛苦至极。
费洛姆说,一个人获得爱的能力主要条件是克服自恋。
王先生的付出并没有考虑过妻子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在自己经济宽裕能量充沛时无原则地满足对方任劳任怨,在承受不住压力时又选择否定一切陷入自责。他享受牺牲和付出的同时,却忽视了妻子的成长。
梳理出问题的根源,我开始给他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
一、心态建设,重塑信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先生和妻子的问题是常年积累下来的爆发,所以处理起来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一个阶段最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从消极崩溃的状态中走出来,看到这段婚姻能改善的一些资源优势。也借此机会重新认识自己,激发更多的可能性和创造性。
我陪着他一起去探索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找到他过度付出的根源模式及背后的真正原因。
通过疗愈内在小孩的创伤,与自己和解。然后鼓励他勇敢去做新的尝试,走出舒适圈,不断发现自己的潜能。从生活中的小事去制定目标,积极完成,再一点点修正过去的负面认知、负向思维。
当他愿意相信一切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好起来,甚至可以拥有全新的人生,他对自己的认可度和接纳也就越来越多了。
接纳是做真实的自己,意味着接纳既有优点也有弱点的自己。
客观看待自己的真实水平,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分清什么是”我可以做到的”,什么是“我无法做到的”,把心思精力放在“可以做到的”部分。
二、调整情绪,自我提升。
之前王先生特别关注在意妻子的一举一动,会根据对方的回应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有时候妻子不经意一句话他都会纠结很久,两人经常处于紧张压抑的环境中,距离也越来越远。
我教他用内观和情绪日记等方法有意识地训练觉察力及转化负面情绪,正视并理解自己的感受,了解这些情绪背后的真实想法和需求,看到情绪带来的意义作用。
慢慢地他开始全心关注自己,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
从外在形象到气场状态,从眼界阅历、为人处事到知识涵养、思维逻辑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内在价值在不断完善提升。
面临困难压力时他不再犹豫迟疑,会勇敢积极去行动,不再像以前一样事事往自己身上揽。学会了保持边界拒绝和量力而行,不再把自己的想法、意愿强加在对方身上,希望别人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也不再勉强委屈自己,不再通过讨好获得对方的认可。
他开始能够优先考虑自己的感受,能够尊重自己的同时也更能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他越来越欣赏这样的自己。
三、了解双方真实需求,建立情感链接。
王先生的婚姻走到今天这一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以为是”地付出,并不了解妻子内心真正的需要。
事实上他更多关注点在付出这个行为本身,却没有关注对方是否喜欢。
我在指导过程中了解到他妻子其实是一个简单直率的女人,性格开朗活泼大大咧咧,喜欢热闹自由,讨厌说教被约束,脾气来得快也去得快。
最初她就是被王先生的细心体贴沉稳打动了,但随着了解的深入,她开始觉得烦躁不安,感觉被什么捆绑住了。每天很压抑沉重,越来越不开心,越来越无趣,生活就像一潭死水。
妻子也并不是王先生认为的那样不问世事,蛮不讲理。
她有自己的爱好和计划,也有跟朋友商量怎么拍短视频做直播。只是觉得跟王先生没有共同话题,聊不到一起观点不合。
而且王先生从来没有跟她正面表达过自己的辛苦不易,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两个人因此心生间隙隔阂渐行渐远。
因为他们还住在一起,每天都能见面,我就教他先从缓和关系开始。通过生活中的一些接触让妻子感受到他的变化,多去观察留意对方的反应。
比如妻子说到孩子或工作的事情,他不再像以前一样评论一番,或者直接给建议,而是能够停下来去倾听妻子的想法见解,适当给予肯定支持,也会主动分享一些生活的趣事,还学会了夸赞和认可妻子。
当家庭氛围渐渐变得轻松愉快,妻子的坏脾气不见了,两个人互动增多,也更加理解彼此。
四、改善相处沟通模式,平衡角色,升温感情。
他们的关系能够修复好转也离不开王先生的坚持学习和及时复盘总结,每一步积极配合老师去执行反馈。
我教他了解两性思维的差异和情感需求,还有针对不同性格思维习惯适合的沟通方式,如何进行关键对话,在不伤害对方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需求。
有一段时间他工作特别忙经常加班有时还得通宵,就很坦诚地跟妻子商量这个情况说明了自己的处境和压力,并向她表示歉意,希望能得到她的支持和理解,并表示结束这个项目后会带她们出去玩。
妻子感受到了重视尊重,也愿意体会他的辛苦不容易,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从那之后,王先生适当减少不必要的付出,更多是站在妻子的角度去做一些让她和双方都开心愉悦的事情。
比如一起去体验未知领域,一起学习交流,在生活中增加一些仪式感和精心时刻。
妻子有做的好的地方就鼓励称赞她,两个人都朝着共同目标前进,重新看到自己和对方新的状态,当彼此越来越信任安全,感情浓度也更高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王先生整个人脱胎换骨重新找回了自信和自我价值感,而婚姻危机也随之化解。他跟妻子的感情也日益亲密,家庭又回到温暖和谐的状态。
导师寄语
好的婚姻需要建立在彼此舒服、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双方都能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都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去经营,才能彼此获得满足和幸福。
无论是“妻子”还是“丈夫”,不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个角色,每个角色都需要承担责任。
如果一方过度付出,包揽了全部事情,另一方就不用承担责任,也就进入不了婚姻的角色,很难参与到家庭中来。
感情一定需要两个人一起维系。而如果想要对方也参与其中一起维系,就需要让他(她)看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价值。
有了价值感,才会去投入进去,伴侣逐渐就会承担自己角色责任,有了这个角色的担当,从而构建幸福的婚姻。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和过去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记,但我们可以改变现在的自己。
我们可以告诉自己:“现在我已经长大,我有能力保护现在的我,我不再为渴望得到父母的爱而失去自我”。
一个人只有真正爱自己,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才有能力去关爱别人。